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协会新闻 > 清廉金融 >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 褚玠:直绳之称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 褚玠:直绳之称
发布时间:2020-08-17 浏览: 0

南北朝太建年间(569-582),面对山阴县前后几任都因贪赃受贿被免职的现状,陈宣帝大为头疼。“会稽的山阴是个大镇,很久没有好官了,你在文士之中,考虑一下合适的人选。”一天,宣帝问中书舍人蔡景历。蔡景历回禀道:“褚玠廉洁俭朴,而且有才干,不知他能否入选?”宣帝听闻,与自己的心思一般无二,于是任命褚玠为山阴令。


褚玠(528-580),字温理,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生于官宦世家,九岁时,父亲亡故,跟其叔父褚随生活。


少年时褚玠就有很好的声誉,成人后文武双全。他不仅提笔能写出结构严谨语言朴实的文章,而且还善于骑射。有一次,褚玠跟随司空侯安都在徐州打猎,途遇猛虎,他张弓搭箭,射发的两箭均从虎口直入腹中。


褚玠到任山阴后清廉勤政,除暴祛残。奸民张次的、王体达等人与几个狡猾的官吏勾结,把丁口多的大户都隐匿起来,不缴纳国家的赋税。褚玠先是严惩了张次的、王休达等人,后将具体情况上报尚书台,在陈宣帝亲派使臣的协助下,检出了八百余户军民有此类违法之嫌。


当地劣绅陈显文仗恃皇帝宠臣曹义达的势力,横行乡里,肆意妄为,欺压百姓。褚玠不畏权势,将陈显文缉拿归案,当众痛打一百皮鞭,以儆效尤。事后褚玠遭其诬陷,被罢官免职。


在山阴任职一年有余,褚玠为官极其清廉,免职后因无钱支付返都路费,便滞留在山阴县境内,以种菜维持生计。为此有人讥讽褚玠无百里之才,他从容地说:“我上缴的赋税不比其他县少,而且除残祛暴,使奸吏心惊胆战。如果说不能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享用,则确实如您所讲的;如果说我不懂从政之道,则很难认同。”后来皇太子陈叔宝听说此事,非常感服,便亲笔批文赐褚玠粟米二百斛,褚玠才得以还都。


太建十二年(580年),褚玠迁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太建十四年(580年),正为改革废弛的典章制度而忙碌的褚玠,不幸离世,时年五十二岁。他去世后,太子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以表达对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