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园地 > 科技 > 深入实施“四新“工程 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深入实施“四新“工程 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05-15 浏览: 0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认真践行“四新”工程要求,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坚决当好雷厉风行、善作善成的高效执行者。聚焦做好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建立专项领导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5个专项行动方案,目前5个专项行动方案均已印发实施,积极推动形成各类金融手段相互补充、金融机构各司其职、“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聚焦科技金融    

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加力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结合河南创新格局、创新生态建设,实施五大行动,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为4238.21亿元,科技保险为100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近1610亿元的风险保障。

实施科技金融增量提质行动。明确提出2024年全省科技金融工作要力争实现“四高、一低、一覆盖”,从科技型企业信贷增量、信贷结构、获贷率、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利率、服务对接等方面设定具体量化目标。

实施专业特色机构建设行动。围绕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两城一谷”创新格局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机构规范建设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

实施专项管理机制完善行动。要求辖内银行机构建立专项资源配置机制、风险评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全周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督促辖内银行机构提升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首贷率”,探索“远期共赢”利率定价机制,丰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强化成熟期科技型企业综合服务。

实施重点产业链服务对接行动。聚焦河南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及N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推广“产业链挂图”批量服务模式,对名单内科技型企业实现服务对接全覆盖。

图片

图片

聚焦绿色金融

图片

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河南省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目标、路径、举措。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节能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与风险保障,实现绿色金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为9571.11亿元,近三年的年均增速32.2%,各类绿色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86万亿元,赔付支出达15.7亿元。

健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体系。鼓励各金融机构成立相对独立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集中开展绿色金融经营管理,健全专门风险管理制度、改进专门考核机制、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对绿色产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健全并动态调整绿色行业名单、绿色客户名单、绿色项目名单等“绿色清单”,积极对接开展绿色金融专项创新探索,打造多元化的产品供给体系,充分利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信托,加大绿色融资支持力度。加快研发绿色低碳技术领域保险产品,持续丰富绿色保险产品,鼓励保险资金投向绿色企业和项目,提升绿色经济活动风险保障能力。

有力服务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引导全省各银行业机构发挥差异化金融服务职能优势,持续加大对河南污染防治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信贷支持,重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深度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系统碳汇项目。积极服务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优化河南能源产业结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信贷支持,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鼓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设施等产品消费。依法推进环境高风险经营单位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探索建立绿色保险费率调节机制,提升环境风险保障水平。引导保险资金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为低碳节能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河南经济低碳转型发展。

开展助推绿色金融创新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一体开展绿色信息畅通、绿色品牌推广、绿色宣传教育等专项行动,大力构建绿色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绿色项目信息、融资需求信息实时共享、批量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推动绿色金融改革成果复制推广,普及绿色金融知识,挖掘绿色发展潜力,打通绿色金融高效服务路径。

聚焦普惠金融

图片

下好监管引领先手棋。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加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大文章”政策支持体系、监管统计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将普惠金融加快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唱好支小扶微重头戏。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质升”的良好态势。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31%,高于各项贷款5.87个百分点,贷款户数增加14.53万户;2024年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35%,较上年下降0.41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下降。配合实施河南省民营经济“十大行动”,2024年一季度累计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6995.28亿元,在企业类贷款中占比56.22%。

图片

打好振兴乡村组合拳。联合印发《河南省“稳粮担”产品实施方案》,推出免抵押、免担保、优惠利率、财政贴息1%的特色金融产品。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省108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各项贷款余额3.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97%。联合印发《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广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加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金融支持,推动53个脱贫县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4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56个百分点。

打造助企纾困金招牌。联合多部门创新建立普惠金融领域“线下+线上”银企对接新机制,在全省开展以“转变作风、宣讲政策、惠企纾困、服务实体”为主题的“行长进万企”活动。2024年一季度累计走访企业4.31万家次,新增授信6537.13亿元。“行长进万企” 活动入选了2023年上半年河南省委改革典型案例,得到省委红榜通报表扬,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和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河南方案。

聚焦养老金融

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3-5年时间,全面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可持续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各类普惠型健康险。郑州等多个地市启动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在解决群众大额医疗费用、自费医疗负担尤其是老年人投保难、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累计承保人群已突破300万人次,险种赔付率达80%左右。

深化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改革。扎实推进郑州市个人养老金等国家政策试点,个人养老金银行开户突破207万,累计缴费超过10.25亿元,郑州市成为全国开户率较高的城市之一。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全省全面铺开,保费合计超过3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保险业累计为群众健康和养老积累责任准备金1.07万亿元。

探索金融与养老结合新路径。积极引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形成贯穿养老财富积累与养老服务消费全链条的闭环生态,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2023年,投资近30亿元的全省首家保险养老社区泰康豫园正式开业。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持续推进“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揭牌成立。

加大银发经济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全省银行业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积极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全省首个医养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焦作成功落地,一次性投入建设20所养老机构。地方法人银行会同社保部门在全省各地创新建立社保便民服务合作网点,为群众便捷享受养老待遇提供金融加速度。

图片

聚焦数字金融

增强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能力。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紧密契合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战略,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加强金融服务与数字经济生产生活场景的嵌入连接,加快推动场景驱动下的数字金融应用创新,助力全链条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做强数字经济。

加快数字化经营管理转型。引领银行保险机构全面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科学制定和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强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设,不断挖掘业务场景,实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运营、风控、决策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通过数据驱动创新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协同化的金融服务。河南主要银行机构业务流程线上化成效显著,2024年一季度主要电子交易金额204743.8亿元,电子交易笔数198719.28万笔,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达85.59%。

图片

图片